小学的时候知道白居易是课本上的那首《草》的诗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以及那个调侃他名字的“米价方贵,居亦弗易”。再到初中高中就了解更多了,白居易的代表诗作《长恨歌》《琵琶行》《卖炭翁》等。白居易是唐代和李杜一起并称三大诗人,是现实主义诗人,被称为诗王和诗魔,白居易留下的诗作非常多,近三千首,除了上面的《长恨歌》等,还有入选课本的《忆江南》和《钱塘湖春行》。
民间俗语的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,出现最多的是在元明的戏曲小说中,而追其根源竟出自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,白居易自称苏杭两州主,是因为分别担任过杭州和苏州刺史,而《忆江南》三首也是回都城以后对江南苏杭的思念。
《忆江南》: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
江南忆,最忆是杭州。山寺月中寻桂子,郡亭枕上看潮头。何日更重游?
江南忆,其次忆吴宫。吴酒一杯春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。早晚复相逢?
《忆江南》三首脍炙人口,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传颂,到最后在戏曲小说中频频出现,也成就了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的美谈。




